1月3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3%,虽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仍与去年同期持平,制造业继续保持稳步扩张走势。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陈中涛表示,PMI指数回落,有一定的季节因素影响。从历史同期来看,由于受节日因素影响,每年1月份多有下降。
从分类指数看,1月份,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为53.5%和52.6%,分别比上月回落0.5和0.8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指出,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的回落,表明我国部分行业进入生产淡季,供需两端稳中趋缓。
然而,受春节假日临近等因素影响,消费品制造业增长加快。
赵庆河指出,1月份,消费品制造业PMI为52.7%,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和制造业总体水平1.8和1.4个百分点,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医药制造业等行业PMI均位于53.0%及以上的较高水平,扩张动力较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人民币升值给国内出口企业带来了较大压力。
陈中涛指出,开年前后,人民币开启了新一轮涨势,对美元中间价连破6.5和6.4。从企业调查来看,1月份,反映人民币升值、出口压力加大的企业数量明显增多,比重达到11.7%,较上月上升近2个百分点。
受此影响,1月份,新出口订单指数结束连续14个月50%以上运行,再次回落到50%以内,回落幅度超过2个百分点,指数水平低于上年同期0.8个百分点。
从PMI调查来看,多数企业认为,2月份由于受春节因素影响,经济活动仍会有所波动。
陈中涛表示,预计3月份以后,随着春节结束,企业将加快新一年生产经营布局,经济走势将逐渐回归平稳。
非制造业PMI连升三月
同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1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3%,高于上月0.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延续稳中有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认为,“1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三个月小幅上升,指数保持在55.3%的高水平,新订单指数稳定在52%左右,从业人员指数小幅上升,显示非制造业发展持续向好。”
其中,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比上月上升1.0个百分点,服务业开局实现平稳较快增长;服务业新订单指数为51.8%,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
蔡进认为,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的双双上升,为今年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奠定了良好开局。短期看,节日临近,拉动大众消费以及旅游相关消费表现良好。从长期看,服务业创新的持续发展有助于强化经济发展新动能,以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和小型企业的指数均持续高位,产业创新和企业创新继续发展的动力基础较强,有助于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
1月份中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4.6%,与上月持平
同日公布的数据还显示,2018年1月份,中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4.6%,与上月持平,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
据了解,国家统计局自2018年1月份开始发布月度中国综合PMI产出指数。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负责人介绍,综合PMI产出指数是PMI指标体系中监测当期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景气状况和周期变化的综合产出指标。我国综合PMI产出指数的编制方法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即将制造业生产指数与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进行加权求和,权重通过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占GDP的比重计算而成。
与PMI指标体系中的其他各项指数相同,综合PMI产出指数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高于50%时,表明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表明经济总体收缩。综合PMI产出指数与分界点的距离,表示扩张和收缩的程度。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变化情况监测宏观经济运行走势。
该负责人指出,鉴于综合PMI产出指数和制造业PMI存在一定差异,在使用两个指数研判宏观经济走势时应注意:虽然两个指数均为反映国民经济周期波动的指标,但综合PMI产出指数“高峰或低谷”的转折点大致与经济周期的转变同步发生,表示当期发生的情况;制造业PMI的转折点一般早于国民经济周期三个月左右,能够对经济趋势进行前瞻性预测。
【北广科技讯-www.bgkjx.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