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要 闻 | 电 商 | 互联网 | 业 界 | 家 电 | 智 能 | 汽 车 | 手 机 | 游 戏 | 动 漫 | 云计算
科 普 | 创 业 | 数 码 | 信息化 | 商 讯 | 产 经 | 商 业 | 财 经 | 移动化 | 大数据 | 中小企业
当前位置 > 主页 > 要闻 >
专家称明年9成概率全面放开生育 多地生二孩能领补贴
时间: 2018-08-09 11:52 来源:华夏时报
【字号 】 【RSS订阅】 【打印】 【关闭

  一张名为《独生子》的照片曾经一度火爆朋友圈,左病床上是母亲,右病床上是父亲,坐在中间的儿子无奈又无力,而这样的“人口悬崖”就在不远的将来。面对新的人口发展态势,渐进式地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直至最后全面放开生育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在继辽宁省实施鼓励生育政策之后,天津、湖北、宜昌、仙桃及新疆等地也纷纷出台了鼓励生二孩的福利政策。

  其中,天津对符合二孩政策的职工增加30天生育津贴。宜昌市则以“限额内报销”方式“对合法生育第二个及以上孩子的,以县市区为单位,落实住院分娩基本生育免费服务,城区按每例2500元标准,并适时调整”。仙桃市政府全面实施基本生育免费服务,对符合政策家庭,生育二孩可获1200元补助。

  生育奖励政策是对当前人口形势作出的探索,值得肯定,但力度依然不够。

  “理想的人口政策应该是在自主生育的前提下鼓励生育,不过,目前的鼓励生育政策是在限制三孩的同时鼓励二孩,这样不可能有效提升生育率。”8月8日,人口与生育问题学者何亚福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卫健委尚未发布今年上半年新生儿的出生数据,但毫无疑问,将会比去年上半年的数据还少,为此,明年有九成的概率推进全面放开生育政策。

  多地着急忙催生

  十余年来,我国的人口形势开始出现了所谓的“拐点”,直接促成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多次调整。

  2000年,政府出台了“双独二孩”政策,即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2013年,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单独二孩”政策依法启动实施。2016年,又推出了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全面二孩”政策。

  然而,历次的生育政策调整并未改变人口发展的基本趋势,出生率偏低、老龄化加剧问题日益突出。比如,2013年提出‘单独二孩’政策之后,出现了实际生育数量跟生育预期之间存在颇大差异的现象,当时专家们都认为会出现补偿性生育现象。但结果是,预测数远远高于实际生育数。后来,针对估算失误,业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反思,对“全面二孩”的预测就保守多了。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来看,2015年中国总和生育率为1.62,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45。同时,据原国家卫计委统计,2016年全国住院分娩婴儿活产数为1846万,比2013年增加200万以上,二孩及以上占去年全年出生人口超过45%。2017年,中国全年住院分娩活产数为1758万,二孩占比51%。

  但值得注意的是,与2016年相比,2017年全国出生人口下降了88万人。也就是说,自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以来,我国新生儿数量不升反降。

  人口急剧的萎缩,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趋势。随之而来的是基本已经用完的人口红利,老龄化加剧,用工成本上升以及社会保障压力的增大。

  终于,在辽宁吃了“第一只螃蟹”之后,各地政府也按捺不住纷纷表明了姿态。比如,天津对符合二孩政策的职工增加30天生育津贴。湖北、新疆等地更是直接以现金补贴形式给予鼓励。

  不过,就目前各省市已有的生育二胎鼓励政策来看,主要着重于产假的调整以及小额经济补贴的发放,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鼓励生育,而是一种放开后的“关照”,相对于养育一个孩子的付出而言仅是杯水车薪,为此,面对这样的政策,大部分民众持观望态度。

  全面放开指日可待

  比计划生育更难的是鼓励生育,比起调整产假、小额补贴式的鼓励生育更难的是如何做到让人心甘情愿的自主生育。

  “不是不想生,而是不敢生。”8月8月,年近不惑的吴女士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家中已有一子,很想再生一个,但是,一套房子的首付已掏空了两代人的积蓄,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危机已经一览无遗,加之孩子目前的教育支出,再生一个孩子简直就是奢望。

  从《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到《小学6年级,全班只有儿子没出国》,中国父母养孩子的开销,速度堪比在风里撒钱。

  “都说怎么养都是养,但真的生出来,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低人一等,从胎教开始,琴棋书画机器人(16.660, 0.46, 2.84%)、奥数英语跆拳道一个都不能少。”吴女士表示,儿子今年三年级,单单每年兴趣班的费用就高达5万左右,这还是一科就选了一个侧重点的前提下,比如,单单语文方面的课外班就包含了阅读理解、写作、诗词等近十个方面的内容。

  而就在今年年初,新浪网教育频道曾发布了一份《2017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白皮书显示,中国家庭非常舍得在教育上花钱,教育支出占家庭年支出的50%以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增长产假、分娩补助、生育津贴、奶粉补贴等生育鼓励措施,又能有多大的吸引力?

  据记者了解,同样实施鼓励生育的部分国家,比如,德国拿出9%的GDP,承担全社会家庭抚养孩子成本,差不多相当于全社会家庭抚养孩子成本的46%。在丹麦,夫妻双方可以享受最长52周的生育津贴,其中,父亲最多可以领取34周的生育津贴,最高可达工资的90%。

  再如,新加坡每年拨款20个亿用作国民生育基金,第一个和第二个孩子出生奖励6000新加坡元(近3万人民币),一个家庭生育3个孩子,政府奖励的婴儿花红津贴约为4.4万新加坡元。

  除此之外,对于鼓励生育,这些国家在教育、住房、医疗方面均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也就是说,鼓励生育并非是单枪匹马的战斗,而是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的推进。

  

 

 

  “简单的鼓励生育二孩远远不够,今年出生人口将继续减少,这是推动全面放开生育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何亚福称,未来十年,育龄妇女的数量和出生人口都会持续减少。

  就此,一直力推全面放开生育政策且鼓励生育的人口专家黄文政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同样表示:“未来十年,中国育龄高峰期母亲的数量会减少45%,每个人即使生的比原来多50%,也没有办法弥补基数下降,中国每年出生人口很快就会掉到1000万以下,未来中国能够维持占世界总人口4%到5%已经是万幸了。”

  黄文政表示,尽快放开并及时鼓励生育才是合理的人口政策方向。

  而从国家层面来看,在最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组建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以取代过去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这是自1981年以来国务院组成部门中第一次没有“计划生育”名称。

【北广科技讯-www.bgkjx.com
    专家,称,明年,9成,概率,全面,放开,生育,一张,
    分享组件,请点击:
    推荐新闻:
    ·疫情下求生:美最大百货公司考虑债务融资50亿美元
    ·Airbnb再举新债10亿美元,为对抗疫情做长期准备
    ·啤酒巨头百威英博将生产洗手液:有酒精是优势
    ·贵州茅台股价、酒价双降 酒类消费恢复尚待观察
    ·刚刚,武汉抗疫“方舟”启用,首批患者成功转运
    ·“北上”之后再启“南下”征程 长城汽车将正式进军印度市场
    新闻要闻>>
    ·全国工商联提案:有的外卖平台抽佣高
    ·苏宁易购:总部不会搬到深圳
    ·多地数字人民币试点添年味 试点城市
    ·中国就业大局保持稳定:全年城镇新增
    ·香港失业率创16年新高!失业大军逼近
    ·饿了么:石家庄订单全部采用“无接触
    ·优衣库将推出移动支付服务UNIQLO Pay
    ·消息称拜登将支持免除每名借款人1万
    ·嘀嗒出行上线老年人优先派单 推进与
    ·大学生简历被公开出售:2元一条 买家
    热点财经 >>
    ·阿里云盘今日公测,称无论是否付费,
    ·快递包装变“绿” 会不会提价?顺丰
    ·苹果iPad mini 6最新渲染图:外观类似于
    ·基金自高点下跌逾30% “牛市女皇”坚
    ·延续前作!vivo S9新机再预热:前置4
    ·北京:春节花炮备货2万箱 比去年下降
    ·支付宝集五福今日上线,已经有超30万
    ·发改委:鼓励提供网络视频APP限时免费
    ·华为手机业务也要卖?回应:完全没有
    ·字节跳动暂停手机业务 锤子转战教育
    科技生活>> ;
    ·欧菲光预计2020年度净利为负 分手苹果
    ·态度大转弯!扎克伯格称苹果隐私改变
    ·英外卖平台Deliveroo拟IPO融资10亿英镑
    ·大众计划通过提前退休等方式裁员至多
    ·欧盟拟到2025年每年生产700万辆电动汽
    ·光大期货:美元美债触底反弹之势 黄
    ·盗版春节档电影多渠道传播 8.88元可买
    ·春节期间海鲜上涨:基围虾一斤近50
    ·贵州茅台大涨逾5%股价站上2300元 市值
    ·谷歌将支付380万美元 和解招聘歧视和